《狂飙》是不是烂尾了?
《狂飙》终于完结了,一场接近一个月的“全民追更”也终于到了尾声。跟大家一样,我也非常喜欢这部剧。但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越到后面越有点追不下去,似乎最后几集的许多情节进行得太快,节奏把控上不像开局几集那样游刃有余,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心中该剧的几处硬伤,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一、安欣突然相信徐忠是不是太突兀?
李响坠楼牺牲后,安欣基本上处于蛰伏状态,直到2021年一直以一个宣传科科长的身份过着表面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期间发生过什么事情,电视剧并没有交代,这期间安欣被打压没有机会是可能的,但后来他的两个叔叔已经分别成了京海市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法委书记,对他绝对有帮助,他却依然没有想过站出来反对赵立冬,那他准备蛰伏到什么时候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可以把这归结为他对两位叔叔不信任,那他为什么要相信徐忠呢?因为徐忠跟他在游泳池闲聊过?因为他们一起吃过肠粉?因为徐忠的指导组组长身份?还是徐忠的那句不能畏惧困难?指导组的身份无法拯救安欣的失望,因为这样的指导组之前也出现过,也正因此,安欣在这里的大幅度转变就显得太生硬。
二、以安欣的性格,居然会在陆寒失踪多年后才找到王力。
安欣认死理和近乎偏执的性格在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就是这样性格的一个人,面对着自己徒弟失踪多年的事实,居然可以一直忍耐,直到指导组到达京海才去寻找王力,这样的设定很难让观众信服。我们不能从事后的角度思考,认为安欣的等待并没有错过什么,因为如果真的把时间掰成一天天来过,安欣的性格不太可能可以忍耐这么久,这是显而易见的。
三、安欣这个人物的设定,有些“过犹不及”。
《狂飙》中的安欣,跟《人民的名义》中的侯亮平一般,并不讨喜。他们同样的家境出色,单单一个家境就已经是很多人努力一生达不到的层次,这样的人嘴里说的公平正义,有一丝上层社会议论“高档耐用品”的意味,是没有被检验过的“公平正义”,难免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而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侯亮平这个角色才会被观众诟病,而很遗憾,安欣这个角色并没有跳出这样的怪圈。
艺术的创作自然是要对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深化,但不能脱离生活,不能大幅度地冲破一般人对生活的认知。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就是这个意思,而毫无疑问,对安欣这个角色的塑造是不成功的,这个角色不但能够一直铁面无私、追求正义,而且可以不要亲情,不要爱情,什么感情都不要,比二郎神还像神仙。
安欣这个角色是如此单纯以至于单薄,如此无私以至于无情,摆到观众眼前时,充满了浓厚的道德说教味道,观众越来越不喜欢安欣,这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英雄是可以恋爱的,是可以有私心的,是可以有恐惧的,但是整部剧下来,安欣被塑造成了一个毫无死角的英雄,完美得很虚伪,完全没有高启强有血有肉,这对整个作品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四、结尾太仓促
看到后面有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编剧和导演都累了,不想玩了,在几集里让人物和情节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但是却没有充分展现原因,给人一种后继乏力的感觉。
人物的转变是需要变故的,直接交代转变的结果而不陈述过程,往往会缺乏说服力,也会让观众难以接受。举例来说,而杨健的转变就完全没有李响的转变那样有血有肉,就好像突然换了编剧。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