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2年,全国法院共执结917万多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合法权益。发布会上,最高法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常说的“老赖”,以各种方式规避、逃避、抗拒执行法院的判决、裁定,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重点打击的对象。
如何打击“老赖”通过“黄牛”买飞机高铁票?
一旦成为“老赖”,就不能随意乘坐飞机、高铁。但有一些“老赖”钻空子,找“黄牛”买飞机高铁票。这种行为将受到怎样的惩处呢?
(资料图片)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通过“黄牛”购买飞机票高铁票,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逃避执行、规避执行、妨害执行等拒不执行行为,严重侵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毛立华: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计划将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规定乘坐飞机、高铁的名单进行全面核实,结合调查结果和案件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开展打击行动。包括采取罚款和拘留,甚至追究其拒不执行裁判的罪名。同时,对“黄牛”顺藤摸瓜、露头就打,依法依规开展打击。
如何让“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对于“老赖”的惩戒当然不只限制乘坐飞机高铁这么简单,还有哪些措施呢?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共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代表、委员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乘坐飞机、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进行限制。真正实现了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2023年4月初,有1144万余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什么样的人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究竟哪些人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呢?
“老赖”,法律上称为失信被执行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消费令的,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都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
哪些“老赖”会被法院判刑?
失信被执行人之所以被称为“老赖”,就是因为无论法院怎样判决,他们打定主意,就是不还钱。对此法院就没有办法了吗?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依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视情节通过罚款、拘留等方式进行教育、惩戒。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毛立华:对于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被执行人,如果被采取拘留和罚款等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严重妨害司法秩序,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裁判罪的刑事责任。特别提醒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切莫自作聪明、切莫以身试法。
2022年,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3198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将联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将负刑责
据了解,一旦犯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大数据如何揪出隐形\
重拳打击“老赖”,各级法院还会有哪些大招呢?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法院正在探索建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借力,智能分析被执行人行为,分析其履行能力,精准发现逃避执行行为。
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发的智能分析系统,可以整合被执行人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大额消费、网络活动轨迹、信用等级评估等动态数据,构建被执行人履行能力5级评价体系,一键生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报告,让失信被执行人原形毕露。
案例中,冯某欠付某公司5416元贷款案中,冯某自称失业在家、无力偿还,但系统分析发现其同期网络消费支出近4万元,其中“直播打赏”超1万元,系统自动评定其完全具备履行能力。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奉劝“老赖”们切莫自作聪明,更不要以身试法。
“限高令”成了“稻草人”?——“黄牛”帮“老赖”绕开“限高令”值得警惕
日前,北京市西城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赵某司法拘留15日,原因是他通过“黄牛”购买了一张高铁票并顺利出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被限制消费的“老赖”继续乘高铁、坐飞机出行的并非个例。
“解决失信人出行难题,机票高铁无限制,24小时在线为您解答”“成交只是开始,服务永无止境”……网络上一些公开而又隐秘的广告背后,暗藏着哪些绕开“限高令”的“暗道”?
暗潮涌动:“黄牛”依然在为“老赖”买票
“我在网上看到‘黄牛’发的小广告,说可以帮失信人员购买高铁火车票。”赵某说,2020年11月,他在百度搜索“失信人购票”,添加了一个“黄牛”为淘宝好友,对方表示可以帮忙订高铁票。加价500元后,赵某买到了一张高铁票顺利出行。
2020年底,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检察院也发现,“黄牛”林某利用购票、验票环节等漏洞,给全国300余名被限制高消费的失信被执行人购买了机票、高铁票。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等。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有关部门一直严查,但现在依然有不少“黄牛”在网络上帮“老赖”买票,提供“专业服务”。
在QQ群、贴吧等平台,均能找到为“老赖”购票的信息。记者所在的一个“限高”人员购票QQ群,从年前的15名成员扩展到目前的190名,群里每天都在讨论购票事宜。
微信名为“明天,你好”“飞易订票”的“黄牛”,每隔几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限高”人员订票并顺利出行的图文,行程涉及郑州、重庆、大连、青岛、三亚等地。
记者联系上几名“黄牛”。对方均表示,目前“基本买不了高铁票”,但可以买机票。有“黄牛”告诉记者,之前一位出高铁票的老大哥出事了,后来陆续又查到几个出票大户,很多渠道都不敢出票了。
多名“黄牛”声称,现在可以买机票。但每个航站楼情况不同,不保证一定能过,成功几率大概为70%。
一名“黄牛”向记者保证:“只要我这边能出来票就没问题。”另一名“黄牛”表示,安全起见,目前只能通过身份证和护照购买全价票,需加700元服务费。“目前全价票还未出现被查无法登机情况。你还可以跟普通人一样,从柜台取票、办理托运。”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编辑:刘紫昀
责编:李颖